Susan k. Chen Memorial Found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

蒂埃里·艾斯卡希訪談表演藝術雜誌 «La revue du spectacle»

當我為默片伴奏時,可以完全地做自己,音樂有助於解讀影片。

2015年6月30日,作曲家蒂埃里·艾斯卡希將於巴黎聖母院演奏他創作的神劇 (oratorio)「最後的福音書」,由兩台管風琴合作同一版本,他本人將演奏教堂中的大管風琴。

艾斯卡希先生(以下簡稱TE)剛剛被正式任命為「法蘭西藝術院」音樂作曲組的院士(註);他創作於2013年並於里昂歌劇院演出的歌劇《克勞德》 « Claude » 也剛發行了光碟。我們和這位當代音樂界的重量級人物會面。

克莉絲汀·杜克(Christine Ducq, 表演藝術雜誌記者 – 以下簡稱CD)

CD : 您即將於6月30日和管風琴家伊夫·卡士達涅(Yves Castagnet)合奏的神劇,是於1999年寫成的版本?

TE : 是我在1999年寫的作品,但此劇則於2000或2001年完成以管風琴、管弦樂和合唱團的版本,以配合基督教2000年歷史的紀念活動。我也另外寫了給兩台管風琴的樂譜,一個給合唱團,6月30日演出的就是這一個。

CD : 這是雙混聲合唱的神劇嗎?(Is it an oratorio for a double mixed choir)

TE : 是的,這是我很欣賞的一種區分。每一個合唱團有其不同的部分。一個以法語呈現詩意的樂章,另一個則根據古文獻 ─ 聖經和預言,以拉丁語演唱。在二者之間,有回應甚至重疊(Between the two, there are responses or even superimpositions.)。我非常喜愛兩種聲源的音效(I really like two sound sources.)。

CD : 我在「巴黎音樂學院」課堂上見到您和學生們的即興創作課程。這種教學活動是否滋養您身為作曲家的作品,或者您對於傳遞觀念更感興趣?

TE : 兩者並重。我一直很喜歡教授鋼琴、和聲並管風琴。在我的即興創作課程中,我蒐集對作曲者有所啟發的想法,反之亦然。我的生活在音樂學院或在其他地方都一樣,我永遠會是一個作曲家。

CD:您的作曲和即興創作活動是否相互滋長?

TE:是的,我的生命中這些領域一直都互相關連。我很幸運地可以在任何時刻作曲,能夠隨時地自我退隱、反思自身的工作,即使是在捷運裡!(笑) 然後呢,只需拿起譜樂的紙開寫。音樂會、授課、寫作,這許多活動的確主宰了我的人生。我選擇了這種生活,以便在各個層面表達自己。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CD:您和羅伯·巴丁特(Robert Badinter)合作寫了一齣宏偉的歌劇《克勞德》,剛剛發行了光碟。您是否另有一齣在您的書桌上?
TE:有,但主題尚未確定。我們正在和里昂歌劇院的主任(賽吉·多尼 Serge Dorny )合作,他已向我們預定了2018-2019的演出季。

CD : 您已找到歌劇的作者?

TE:還沒有。我們正和賽吉‧多尼思索、探討幾個方向,但此計畫一定會實現的。

CD : 您為幾乎所有的樂器和各式各樣的演出者作曲。您還想嘗試些甚麼?

TE : 有些樂器是我還未寫過的,像是吉他或一些獨奏的樂器,如長笛,這些我都想嘗試。另外,我已經寫過的小提琴、大提琴和鋼琴三重奏,我也想探索不同的形式;若我再寫第二首,那將會完全不一樣。所有音樂的層面都是我想試試的。和芭蕾舞劇的再次合作正在計畫中,我很喜歡四、五年前在紐約和班傑明·米爾派德(Benjamin Millepied) 的共事經驗 (2010年為紐約市芭蕾舞團寫《迷失的舞者》« The Lost Dancer»)。我對於舞蹈視頻極感興趣。

CD : 您喜歡那些創作類型 ─ 像是為影片配樂、寫些香頌 (法語世俗歌曲)。所有的音樂表現手法,您都感興趣?

TE:非常有興趣!當我為默片伴奏時,可以完全地做自己:毋須受制於商業訴求。演奏者與已不存在的電影製作人對話,他的音樂有助於解讀影片。我對穆瑙(Murnau)、弗里茨·朗(Fritz Lang)等人的默片都感興趣,但我也喜歡為現代影片作曲。我喜愛電影,至於香頌,這些都是友誼交融的成果,特別是和約翰·吉多尼(Jean Guidoni)。我的許多同事,甚至前輩們,像奧尼克(Auric)、柯斯馬(Cosma)都寫過香頌,也作了交響樂。我加入了這些參與城市生活的作曲家行列。

CD : 您是巴黎聖斯德望堂(Saint-Etienne-du-Mont)的專職首席管風琴師。您的任務是甚麼?

TE : 我們有兩位專職管風琴師,每兩週一輪。我和文森·瓦尼爾(Vincent Varnier)分擔職分。今後我會較少出席,但我盡可能經常地在一整個週末,也就是四場彌撒彈奏。

CD : 信仰對於您的人生是否有所啟發?

TE:這的確與神聖和超然理念有真實關連。若無此追尋超凡的激勵,我不會自七歲以來在教堂裡度過這麼多時光!這份追尋滋養了我的作品,即使它們不都侷限於神聖事物。有些管風琴作品也不見得都與神聖有關。但我屬於這幾年來在聖樂領域投入努力的作曲家之一 ; 這些音樂早在六十年代已被忽略了。我們當中的一些人,像是菲利普·赫森特(Philippe Hersant),再次對此感到興趣。

CD : 您自我定位於當代音樂的哪一個領域?當人們認為您是調性音樂或新調性音樂(tonal or neo-tonal music),您會感到不悅嗎?

TE:不,我對此無所謂。當作曲家談論及過去的先輩時,我們討論的是當時的潮流。例如,巴爾扎克(Balzac)和雨果(Hugo)並非同樣的文藝風格,但當我們論及二者時,我們知道他們都各有天賦。當我們談及布拉姆斯(Brahms)和華格納(Wagner)時,我們曉得他倆不屬於同一流派,但至終我們對二人極為敬重。人們想將我定位於某一流派,這很正常。但不能變成一廂情願:這一個是調性音樂、那一個是無調性音樂(atonal music) ─ 這實在不足以詮釋一個作品。我的音樂基本上是調性的,但它並不僅限於這些。如果您仔細聆聽,我的作品運用了相當寬廣的音域和強烈的語調做為基礎(my works use a fairly wide field and the tone is there as a kind of sitting – quite strong.)。我並非新調性音樂,據我所知,調性音樂一直是存在的。蕭斯塔科維奇(Chostakovitch)是我的祖父輩,因他活到七十年代,我深受其影響。那些聲稱取代了某音樂的新流派其實無法確定其起始日期。一些做了其他探索的作曲家往往又回到了調性或調式音樂(a tonal or modal writing)。這真的是現在寫的音樂。但我有自己的看法和使用多調性與多調式音樂(polytonality and polymodality)的獨特方式。我一邊尋找和弦的特定顏色,一邊逐漸建立自己的風格(I gradually built my style looking for specific colors of chords)。重要的是,表現手法必須是新穎的,可以帶來強度和亮光,有別於以前的作品。我轉化了所繼承的資材,將來另有其他人會支配它。

CD : 誰是您尊崇的先驅?人們常提到是梅湘 (Messiaen)和杜提耶(Dutilleux)。

TE : 李蓋蒂(Ligeti)也是,因為他與巴爾托克·貝拉(Béla Bartók)建立了聯繫,後者是對我極有啟發的作曲家。我自然是加入了法國作曲家的行列。梅湘和杜提耶也都源自於杜卡(Dukas)、圖內米爾(Tounemire)、法朗克(Franck)以及格里果聖歌(Gregorian plainchant)。

CD : 您從巴爾托克那兒獲得了甚麼?

TE : 首先是非常強烈的節奏,緊湊、精雕細琢,並且是極致的結構 ─ 仍然是貝多芬式的。(First the very strong rhythm, intense, worked and also its extreme construction – still beethovenian)還有就是發展一套寫作系統的方式,一種由許多不同元素組成的個人語法 ─ 調性,調式,十二音體系,時而加入十二音技法,以及流行音樂的借(tonality,modality, serialism, dodecaphonism at times and borrowings from popular music) 藉由這一切,他創造了一種獨特且非常容易識別的風格。對很多人而言,特別是我,他是個典範。

CD : 6月10日,您將坐上藝術院院士的座位。 這種認可對您很重要嗎?

TE : 我很慶幸能在2013年當選。我在那裡和來自各行各業的傑出藝術家往來已經兩年了。在學院中,藝術和邂逅的聯繫令我十分快樂。你可以和電影工作者、雕塑家、攝影家、畫家等交流。我們透過熱情的創意來討論各自的作品。這已經不是認可的問題了:我自己的作品早有此定位。然而,我實在很高興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能和四十位擁有此水準的藝術家經常互動,這種機會太難得了!
– 2015年6月2日採訪

https://www.larevueduspectacle.fr/Le-Dernier-Evangile……

註:法蘭西藝術院院士:「法蘭西藝術院」(Académie des beaux-arts) 正式成立於1816年,由十七世紀創建的繪畫雕塑、音樂、建築三個院合併而成,是法國藝術界的權威機構,隸屬於法國最高學術機構「法蘭西學會」(Institut de France),為其五個學院之一。藝術院內現分為九個部門:1.繪畫、2.雕塑、3.建築、4.版畫鐫刻、5.音樂作曲、6.無分類、7.電影和聲像、8.攝影、9.舞蹈。
主要職責:掌管數個基金會、博物館,維護藝術資產,推廣國內外的各類藝術活動,舉辦各種競賽、展演、出版作品,獎勵贊助藝術工作者。院士為終身職,都是在其專業中卓有貢獻、備受推崇者;新院士必須是前任離世後經由選舉產生。蒂埃里·艾斯卡希於2013年3月6日當選接續了雅克·塔代伊(Jacques Taddei)的遺缺,並於2015年6月10日正式就任,成為音樂作曲部門現有的八位院士之一。

http://www.academiedesbeauxarts.fr/
翻譯 :沈美利 (任教於淡江大學法文系)

Thierry Escaich Organ concert with Silent Movie “Phantom of the Opera.”國際頂尖水準的【蒂埃里·艾斯卡希管風琴與默片音樂會—聽電影《歌劇魅影》】將於6/2號(週日) 19:30,震撼屏東演藝廳。您有機會在現場,一飽“眼福”和“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