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來,前奏曲與賦格都是前後一氣呵成的演出型式,為什麼坤薩瓦教授將它分成兩段式來演奏,而在中間穿插一首選自『萊比錫十八首以不同作曲手法所作的聖詠前奏曲』集本(BWV 651-668)中的聖詠曲“裝飾你,親愛的靈魂”,筆者認為原因之一也許在於此聖詠曲也同是降E大調的關係。“萊比錫十八首聖詠前奏曲集本!其實不是巴赫在萊比錫時代的作品,而是在萊比錫集本出書。大部分作品的作曲年代追溯到1708至1717年他在威瑪時期任職于公爵威廉恩斯特Wilhelm Ernst皇家管風琴師期間,作品創作尤其集中在1710至1714年間,其中收集的都是比較大型的聖詠前奏曲,而且風格作曲手法非常多元性。“萊比錫十八首聖詠前奏曲集本”,“鍵盤練習第三冊”,“舒布勒六首聖詠前奏曲集本”,“管風琴聖詠小曲集”及“卡農型式的聖詠變奏曲-我從天上來”都是巴赫為管風琴以聖詠為題所寫下的經典之作。
“裝飾你,親愛的靈魂”這首聖詠原曲調是路德教會的聖詩,多段落歌詞的流傳源自於約翰•法朗克Johann Franck,可能寫作的年代介於1646至1653年間;曲調是1649年約翰•克律格爾Johann Crüger所寫。約翰•法朗克創作的原動力是為了基督教聖餐儀式而寫下此曲調(下方圖例1)。
巴赫在這十八首萊比錫聖詠前奏曲集本中特別註明是為了兩排鍵盤及腳踏板的管風琴而作。巴赫將此曲寫成了四個聲部的聖詠作品:聖詠曲調為定旋律(段落式出現,以高音譜號獨立單行譜在最高聲部記譜),兩個中間的聲部在第二行的譜表上,以中音譜號記譜,最下面以低音譜號記譜的是腳踏板(下方圖例2)。
降E大調前奏曲與賦格是收集在巴赫1739年出版的『鍵盤練習第三冊』 集本中,整個『鍵盤練習第三冊』集本其實是巴赫受到法國管風琴彌撒音樂的影響而為教堂彌撒典禮所寫的管風琴音樂(巴赫本身是新教徒,在德語區中新舊教儀式都稱為彌撒),降E大調前奏曲當作是彌撒進堂序曲而賦格即是彌撒結束後作為尾奏的退堂樂。中間還收納了巴赫以聖詠曲調而寫的作品,排列次序也符合了垂憐經,榮耀經,信經等彌撒程式,接著是四首二重奏曲排序也在賦格曲之前。此前奏曲以法國序曲中附點節奏的特色展現了皇家帝國式的氣宇,同時傳達了巴赫對天父最虔誠的尊崇。
譜例4-前奏曲第二主題(聖子)
之後十六分音符的下行音階音型揭示了聖靈降臨的含義
譜例5-前奏曲第三主題(聖靈)
巴赫在此前奏曲中巧妙交錯地運用了這三個主題,並賦予每個音樂主題神學裏具體的形體表徵:聖父,聖子及聖靈,藉以傳達西方神學三位一體之理論。
十六分音符的音串也在這裡充分表現了第三賦格主題的輕快性。巴赫有始有終地將第一個賦格主題運用在賦格全曲的每一段中並結合後兩段中新的主題,使得後兩段都具有雙主題賦格形式,在宗教的引申性意味裡象徵了天父無所不能的力量。
其實在巴赫的年代,作曲家在音樂裡所運用的音型,曲式,和聲常都有象徵性的含義,正如此前奏曲與賦格含有好多數字的秘密,等著我們從音樂裡慢慢聽出來吧!
(撰稿人:吳宜庭-旅奧管風琴,大鍵琴及鋼琴演奏家,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 藝術大學演奏及教育系第一獎畢業,奧地利教育部頒發最高音樂藝術成就獎。)
請欣賞由德國斯圖加特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管風琴教授Jörg Halubek所詮釋的降E大調前奏曲,巴哈作曲編號552。
2019年9月14號星期六,德國羅伯特·舒曼音樂學院系主任,管風琴家、即興演奏家于爾根·坤薩瓦(Jürgen Kursawa)教授,將首度來台在屏東演藝廳演出「幻想詩篇」管風琴音樂會。坤薩瓦教授被譽為當今德國最優秀的管風琴演奏家之一,他絢麗的藝術性、無懈可擊的技巧以及富有想像力的曲目受到觀眾和評論家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