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n k. Chen Memorial Found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

默片的字卡及其他

寫出存在主義代表作「異鄉人」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卡繆,曾經回憶他小時候和他那位左耳耳聾的文盲母親,一同前往戲院觀賞默片時,母親總要他當眾大聲唸出字卡的內容,而令他害羞不已的童年往事。

由此,顯見默片時期的字卡之於觀眾的重要。因為默片沒有與影像同步的聲音和對白,所以會在場景之間,穿插間幕(即字卡),以文字的方式呈現對話內容、交代故事大意,或暗示劇情的發展。字卡的構圖、字型設計、視覺風格也是影片重要的視覺元素,因此字卡的寫手也成了默片時期重要的一項專業。

電影片頭字卡傳遞了大量的訊息,它需要帶有影片本身的氣氛,並具備美感和提醒觀眾的記憶點。電影百年來,片頭字卡也經歷許多的轉變。甚至有人將1915 至 2014 年間,具文化影響力的電影片頭-從《國家的誕生》到《鳥人》,集合成一部片頭字卡百年演進史影片。

然而字卡卻又不免阻礙觀影情緒,也可以說,越厲害的導演和演員,其所需的字卡就越少。比如1928年,丹麥導演德萊葉的《聖女貞德受難記》,因為女主角的表演而聞名,在字卡的使用上便節省許多。德萊葉的另一名作《吸血鬼》雖是有聲片,卻在影片的開頭與中間都放置有如小說敘事般的劇情解釋字卡。片中男主角翻開了一本介紹吸血鬼傳說的書,觀眾便跟著一起閱讀吸血鬼如何出現、找尋受害者,又如何被消滅…。這一段甚至影響了德國兩代導演,雖然吸血鬼故事各有不同,但也都有這個閱讀傳說的橋段。日後許多脫胎於古老傳說的恐怖片,似乎也總會有如此的安排。

知名導演 希區考克(Hitchcock)和楚浮(Truffaut)曾在訪談裡提到:「自從有聲電影誕生以後,爛導演便開始濫竽充數了。」所言高度肯定了默片。確實在形式上所受到的限制,使得一部默片必須呈現出純粹的電影元素才具有可看性,因此絕大部分的元素都必須透過視覺傳遞。去除了不必要的電影特效,連口白也省去,只配上字卡,和保留了演員最純粹的演技與優美的配樂,直接演繹出影片想表達的意義,更加地深刻而具有生命力。

默片的格數和現今的電影不同,搭上配樂就會顯現一種逗趣的特殊風格。而默片的特色除了黑白光影的呈現、字卡的穿插、現場演奏配樂.,另外一個重點就是演員。因為沒有色彩、沒有聲音,必須靠身懷絕技的演員,誇張卻精準的表情與肢體動作來表現。

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是一位美國電影導演及演員,也是美國獨立電影的先驅,咸認是電影史上影響最大的導演之一。他出生於雜耍演員家庭,從小受到滑稽表演的影響。他是一位具有創造力的表演藝術家、是天生的喜劇明星。在喜劇的黃金時代,他的聲望媲美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冷面笑匠的基頓有其獨特的魅力,所扮演的角色大多肅穆凜然。在電影生涯最輝煌的6年期間,共拍攝了12部長篇電影,每一部都非常成功。

1902年影史上首部科幻電影《月球旅行記》(Le Voyage dans la lune)在巴黎上映。這部14分鐘的法國黑白默片,改編自法國小說家Jules Verne的科幻小說《從地球到月球》(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與英國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 G Wells的小說《登月先鋒》(The First Men in the Moon)。法國魔術師兼電影先驅者喬治.梅里葉(Georges Méliès)擔任編劇與導演,投下巨資,花了3個月打造出這部代表作,呈現那個時代的人們對外太空的想像,也諷刺當時保守的科學界。

《月球旅行記》的故事生動有趣,引人入勝,身為魔術師的導演將豐富的舞台經驗運用在這部片裡,並融合大量舞臺特效。他還創造了快動作鏡頭、慢動作鏡頭、多重曝光、淡出、淡入等新穎的電影表現手法,製造出令人驚奇的視覺效果,帶領人們進入全新的電影世界。而太空艙擊中月球「右眼」的鏡頭不僅成為影史經典畫面,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定格動畫,梅里葉也因此被譽為「電影魔術師」。

《月球旅行記》奠定了科幻電影的諸多經典元素:諷刺嬉鬧的基調、笨拙的科學家、外星生物等。帶著一些卡通的趣味性,充滿戲劇張力和超現實主義色彩,儼然是那個年代的《阿凡達》。佈景的呈現充滿戲劇性,演員的表演也具強烈的爆發性,很有舞臺劇的風格。這部電影成為首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文化遺產的電影。這畢竟是一百多年前的電影了,它的藝術造詣和歷史價值,已超越了電影本身帶給觀眾的娛樂性。

一般公認的第一部科幻電影往往是法國的《月球旅行記》,然而它其實比較屬於科幻性質的喜劇片。真正第一部的科幻電影應該是德國的《大都會》(Metropolis)是德國知名電影導演弗里茨·朗(Fritz Lang)所執導的表現主義科幻默片,是首部嚴肅科幻史詩,也是電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獻遺產。

電影開始的一幕,換班的工人們踏着冰冷的步伐,機械式地進出工廠…故事設置在2026年,電影完成的100年後:人類被分為兩個階層-富貴人家住在夢幻富麗的大廈裡,每天過著享樂的生活;貧窮階層則長期困在幽暗的地下城市,與冰冷的機器為伍,過著辛勞的人生。最後,工頭帶領工人到教堂,與城主握手和解,代表智慧與勞動要用心結合起來。

導演曾揚言《大都會》是「史上最昂貴及具野心的電影」。打造的未來世界集各家之大成:達達、未來、表現主義、裝飾藝術(Art Deco)等。片中壯觀的表現主義佈景,是基於導演對紐約的印象,具有獨特的美感。高樓大廈的設計和交錯的公路,成為後世科幻電影的典範。建築物、甚至機器人的外型都有Art Deco風格。有許多女明星如Beyonce、Lady Gaga的打扮也受到片中機器人的影響。

本片為默片時代末期,科幻片的經典之作。以馬克思主義為起點,以基督教精神為終點,藝術價值非常高,至今依舊推崇備至,成為德國電影黃金時代的代表作,可謂是科幻電影的鼻祖,包括《星際大戰》等著名現代科幻片,都有許多場景借鑑於此。2001年日本動畫電影-動畫鼻祖手冢治蟲的著名作品《大都會》,靈感也源於本片。《大都會》的完成就像是一則神話,對未來世界的都會幻想,準確地描繪出現代的都市生活。如今看來,依舊是部毫不過時,精彩好看的默片。

法國管風琴名家-蒂埃里·艾斯卡希Thierry Escaich於6 / 2的管風琴與默片音樂會《歌劇魅影》,即將讓大家重溫默片時代,影片字卡與現場配樂的古典觀影樂趣。雙重享受,機不可失!

Sherlock Jr. - Dollar Scene 有字卡呈現及演員精準的肢體動作表演

Buster Keaton - Our Hospitality 1923 是部溫馨有趣的片子

Buster Keaton - Sherlock Jr 1924 - The Proposal
可以看到當時戲院的樂團現場伴奏

月球旅行記 Le Voyage dans la lune

大都會Metropolis 1927

(撰稿人:謝曙羽 於巴黎學習戲劇,參與過劇場 , 電影工作)
註:附圖為歌劇魅影默片字卡,特為6/2音樂會而翻譯的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