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n k. Chen Memorial Found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

《十架苦路》視覺美學(上)

美學獨大的百年
俄國作曲家史克里亞賓 (Alexander Scriabin) 早在二十世紀初就發表「神秘和弦」的理論,爾後更在聲音和色彩的聯覺上有諸多的論述和作品實踐,例如在作品《普羅米修斯》中所使用的「光風琴」和後來的歌劇「神秘」。這種跨域的探索也可在德國作曲家華格納的「藝術總體論」中窺見,他終結了音樂史上歌劇以「歌」(或「樂」) 為大的美學觀,將文學、戲劇、舞台、音樂合一化的理論實踐在「樂劇」(music drama) 中。百年以來,作曲家們的探索似乎指出一條路,是與時俱進的今日身為藝術家可以思考的方向:跨域的必然、聽覺與視覺在表演藝術上界限的模糊,以及美學獨大的核心觀

燈光是畫布的延伸
本場音樂會上半場所描繪的「苦路十四站」一直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它述說著上帝之子耶穌為人類的罪行而受難的過程。法國作曲家杜普雷 (Marcel Dupre) 在創作此曲時,以十四首管風琴獨奏曲為架構,在每首曲子演奏前先朗誦相對應的《十架苦路》默想詩(保羅•克洛岱爾,1868-1955),詩與獨奏曲交互出現以闡述耶穌在每一站發生的故事。然而,本場管風琴演奏家坤薩瓦 (Kursawa) 則委託德國畫家史特曼(Atelier Wgon Stratmann) 創作十四幅相對應的畫作,以十四首默想詩為藍本,重新詮釋耶穌在苦路十四站中每一站的際遇。

在本場演出中,史特曼的畫作與克洛岱爾詩作的摘錄同時出現在螢幕上,像是一幕幕的電影,導引觀眾進入坤薩瓦以管風琴說書的世界中。燈光則是畫作的延伸:瑪莉亞、西門、薇若尼卡、以色列的婦女們… 畫布中每一個對應人物的顏色分別透過燈光色彩的延伸,將各站的情境帶入舞台。(…待續)

文/藝術總監:林文琪

▍音樂會資訊 ▍
◉【十架苦路管風琴交響詩】于爾根・坤薩瓦(Jürgen Kursawa)
◉ 時間:2021 / 3 / 5(五)晚上7:30
◉ 地點: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 購票:https://lihi1.com/qBJQv
◉ 曲目:
❶ 上半場 Marcel Dupré : Le chemin de la croix op. 29,十架苦路管風琴交響詩
❷ 下半場 Marcel Dupré : Organ Symphony II op. 26,第二號管風琴交響曲
▍講座資訊 ▍
◉ 時間:2021 / 3 / 5(五)晚上6:40~19:10
◉ 地點: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音樂廳三樓大廳
◉ 主講人:會幕音樂家聯盟 林文琪 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