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n k. Chen Memorial Found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

第26屆圖盧茲國際管風琴藝術節精彩回顧(1)

法國圖盧茲國際管風琴藝術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Toulouse Les Orgues),是由法國著名管風琴演奏家、教育家Michael Bouvard和Jan-Willem Jansen於1996年在法國圖盧茲共同創立的管風琴藝術節。2014年起由Yves Rechsteiner接替擔任藝術總監。

南部-比利牛斯大區擁有超過370架管風琴。享譽世界的“玫瑰之城”圖盧茲,更由於卓越的管風琴收藏而聞名世界。僅圖盧茲市就有 20 多架管風琴,其中 9 架被列為歷史古跡。最負盛名的是聖塞爾寧大教堂(Saint-Sernin)中的管風琴,由卡瓦耶-科爾(Aristide Cavaillé-Coll)建造。

圖盧茲國際管風琴藝術節於每年十月舉辦,持續兩週。在此期間,藝術節不僅舉辦管風琴獨奏會,也設立了“Xavier Darasse”國際管風琴比賽。此外,還有器樂或聲樂有關的音樂會、芭蕾、展覽、彌撒、旅遊日等,以探索該地區豐富的管風琴遺產。今年,在這個浪漫的“玫瑰之城”,我們同樣迎來了一批當代最頂尖的國際管風琴大師:Bernhard Haas(德國)、Isabelle Demers(加拿大)、Thierry Escaich(法國)…… 至今,圖盧茲國際管風琴藝術節已走過整整25年。今年,它再次向大家展示了博大精深的管風琴文化,除了與聲樂、室內樂合作的傳統音樂形式外,也有為無聲電影所作即興配樂,以及專為小朋友而準備的兒童音樂會等。最獨具匠心的,當屬藝術節上的原創精品音樂會。今天,我就與大家一起回顧這場獨具非凡的音樂盛典,感受“Made in Toulouse”的魅力。

1. 鳥與琴(L’orgue et l’oiseau)

鳥是自由的象徵,也是藝術靈感的來源,在許多文化中一直佔有特殊的地位。一直以來,我們觀察鳥的飛行,模仿鳥的歌聲。而這個夜晚,鳥化作這場詩意之旅的靈魂,由音樂家們用即興的表演形式將中世紀音樂、美洲印第安傳統音樂和傳統古典曲目串聯起來。在古老的教堂裡,人們圍坐在巨大的舞臺四周。手提風琴打破寂靜,猶如智者的低語一般,將眾人心緒拉回遠古的時代。原始的鼓聲震動著耳膜,清脆的鳥鳴盤繞在教堂四周,劃破長空。鳥語者們時而羞怯地躲在角落,發出幽幽鳥鳴;時而來到舞臺中央,如鳥兒般嬉鬧逗趣;並好奇地圍繞著演奏家們。興起時,鳥語者們還與人類在維瓦爾第 (Antonio Lucio Vivaldi)的音樂中一同共舞。一場終了,人們的心緒為鳥兒的命運所牽引,為鳥兒的重生而歡呼;遠古基因在音樂和古老的節奏中被重新喚醒,在血液中蠢蠢欲動。

人與自然,是個更古不變的話題,卻鮮少有人能將此演繹得如此生動傳神。這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為我們重現了那些曾被遺忘的古老樂器的藝術魅力,用音樂,為都市觀眾帶來了一場親近自然的旅行。

文/林婉瑩
青年管風琴演奏家林婉瑩,畢業於德國斯圖加特國立音樂和表演藝術大學管風琴演奏及教會音樂雙主修,師從學界泰斗Dr. 𝔏𝔲𝔡𝔤𝔢𝔯 𝔏𝔬𝔥𝔪𝔞𝔫𝔫 教授。

曾受邀在多個知名國際音樂節上擔任演奏嘉賓,包括法國圖盧茲管風琴藝術節、法國Pablo Casals音樂節、德國Stiftsmusik 音樂節等。2017年,她所創作的第一首管風琴和電子音樂作品《Monolog》,在義大利Savorgnano進行首演。2020年,她與來自法國圖盧茲的搖滾樂隊“Bruit”合作錄製了他們的第一張專輯。她的演奏足跡遍佈中國、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地,廣受好評。

1 月 9 日晚上在屏東演藝廳的「思古幽情.德國巴洛克榮光」音樂會由巴
洛克小提琴家大下詩央(Shio Ohshita)與管風琴、數字低音須藤真地子(Machiko Suto)這兩位旅台日籍古樂演奏家呈現 17、18 世紀的日耳曼音樂。

這場音樂會將會用巴洛克小提琴與管風琴數字低音的“復古演奏”方式,從五百年前的荷蘭和哈布斯堡王朝的古樂,到北德的巴洛克管風琴盛世與巴哈的輝煌年代。穿越時空,原汁原味的古法重現百年前古歐洲大教堂歷史之音,同樣的將為我們重現那些曾被遺忘的古老樂器的藝術魅力。羊腸弦的巴洛克小提琴與重現400年前管風琴數字低音的即興,相關音樂會內容請見:【思古幽情】德國巴洛克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