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n k. Chen Memorial Found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

杜呂弗雷:以 ”Alain” 之名所作之前奏與賦格,作品第七號

台灣著名管風琴演奏家林麗卿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副教授。德國國立慕尼黑音樂院 (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München) 畢業,主修管風琴。德國國立德特摩音樂院(Staatliche Hochschule für Musik Detmold) 獲大鍵琴藝術文憑及管風琴最高演奏文憑 (Konzertexamen)。 林教授鑽研杜呂弗雷著名的管風琴經典作品,特與本刊讀者分享她的獨到詮釋,其具體分析的樂曲理解與音樂意義,必定讓大家讀後受益匪淺。

Maurice Duruflé (1902~1986) :
Prelude et Fugue sur le nom d’Alain, Op. 7

I

交響式管風琴樂曲在管風琴音樂上佔有一席之地,其磅礴氣勢常令人聞之撼動不已。澎湃洶湧般的交響管風琴音樂極受歡迎,經常被安排入演奏會曲目。

自浪漫樂派起,作曲家們創作了不少波瀾壯闊之交響式管風琴音樂,法國大師們如魏道爾 (Charles-Marie Widor, 1844 ~ 1937,著名管風琴家,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史懷哲之管風琴教師。)、維耶恩 (Louis Vierne, 1870~1937,盲管風琴家,自1900年直到去世為止,在著名的巴黎聖母院大教堂任職了三十七年漫長的光陰。) 都曾為管風琴此一獨特樂器,量身譜寫過多首大型的多樂章管風琴交響曲,而維耶恩之得意門生杜呂弗雷的一首特別為了紀念J. Alain而寫的 ~《以〝Alain〞為主題之前奏與賦格》,亦具此特殊風格,多彩交響音韻感人肺腑。

此外另有匈牙利大師李斯特 (Liszt) 的管風琴經典名作 ~《以聖詠 ” Ad nos, ad salutarem undam.” 》,及其傑出門生羅伊布克 (J. Reubke) 之曠世傑作《c小調管風琴奏鳴曲》,其樂曲內容皆如同排山倒海而來般地撼人心弦。而偉大作曲家們之諸多名作如梅湘 (O. Messiaen) 之《升天L’Ascension》…、雷格 (M. Reger) 之多首交響式幻想曲 ( “B-A-C-H”、“Inferno”…),乃至杜普瑞 (M. Dupré) 之《前奏與賦格》…等,均堪稱是交響式管風琴樂曲之代表作。

II

法國作曲家與管風琴家莫里斯‧杜呂弗雷 (Maurice Duruflé) 於1902年1月11日誕生在法國西北部的盧維耶市 (Louviers),是著名音樂家路易‧維耶恩、杜內密爾 (Tournemire)、杜卡 (Dukas) 之得意門生,1930年曾任職巴黎St. Etienne du Mont之管風琴師,1944年起任教於名聞遐邇的巴黎國立音樂院。杜呂弗雷經常於歐美各國巡迴演奏,頗受讚譽。

杜呂弗雷的作品極具印象派樂風,傳世作品並不多,但部部皆經典,其中尤以作品第九「安魂曲」最富盛名 (幾全以葛麗果聖歌為基礎),「安魂曲」另有管風琴獨奏、大型交響樂團、管風琴與室內樂團……等各式各樣的版本。杜呂弗雷著名的管風琴作品有:”Prélude, Adagio et Choral varié sur le Veni Creator » , « Suite op. 5 » , « Prélude et Fugue sur le nom d’Alain »……等。

III

這首經典樂曲特別名為《以 ”Alain” 之名所作之前奏與賦格》,是杜呂弗雷為了紀念法國傑出作曲家傑恩‧亞蘭 (Jehan Alain, 1911~1940) 而寫的。傑恩‧亞蘭是作曲家,也是傑出的管風琴家,他是當代著名管風琴演奏家瑪麗‧克萊爾‧亞蘭 (Marie-Claire Alain, 1926~2013,素有管風琴第一夫人之美譽) 之長兄。

傑恩‧亞蘭於1911年2月3日出生於巴黎附近的Saint-Germain-en-Laye (此地也是印象音樂代表作曲家德布西Claude Debussy之誕生地),年少即才華洋溢,顯露出優異的音樂天份,曾師事杜卡 (Paul Dukas)、杜普瑞 (Marcel Dupré)……等名師。傑恩‧亞蘭不幸英年早逝,年未滿三十,於1940年6月20日在二戰中,陣亡於法國西部索米爾 (Saumur) 戰役。遺留作品有:三首舞曲Trois danses (JA 120A, 1937~1940作)、連禱曲Litanies (JA 119, 1937作)……等。

杜呂弗雷以〝ALAIN〞五個字母,巧妙地作出本曲的動機,把L定為d,I為a,N為f,故為 a – d’- a – a – f’ 五個音。

IV

在《以 ”Alain” 之名所作之前奏與賦格》的前奏曲裡,顯明的簡短動機不時地穿梭於快速音群以及動聽和絃 (配以安詳柔和的音栓–雙顫音Voix céleste) 之中,曲法超逸,且奔放無束,極聆賞之娛。曲中樂音飄逸,徜徉隨意,似行雲流水。尾聲並摘引了傑恩‧亞蘭作品Litanies (連禱曲) 中之一段極優美的旋律,配以 Cromorne (J形管) 和Cornett (短號) 之清幽音色,曲境沈靜,更富追思之情,以帶有靜思意味之音響,似輕敘幽情,來感懷早逝的傑恩‧亞蘭。

前奏曲的尾聲中,杜呂弗雷並非全面地引用傑恩‧亞蘭動人的曲調,儘做微許地變奏;而小尾聲之旋律分外動人心扉,於此再次以Cornett (短號) 與 Cromorne (J形管) 對吟,且逐步消失,靜謐緩慢地收場。

V

賦格仍援用〝Alain〞五個音之簡短動機,延伸成四個小節的主題。作曲技巧活龍活現,由八分音符起始,逐漸轉換至十六分音符,由行板的賦格,循序漸進而導入雙賦格。趣味橫生的賦格曲中,亦不乏常見之創作技法,如:減值diminution、複對位double counterpoint,以及反向 (倒影) inversion……等。

賦格第一主題6/8拍行板,行健速穩不疾不徐,按部就班地引出最低的第四聲部 (腳鍵盤)。賦格第二主題以十六分音符展現,加入增音鍵盤Rècit之混和音栓Plein jeu,些微喧囂。再經由長期之預備,低聲部之第一主題終而發聲,而十六分音符之持續,有始有終。低聲部呈現第一主題時,兩個主題結合在一起。

兩個主題之結合呈現二次之後,帶出一段較長的過渡,緊接著,上方兩個主題之過渡變奏,亦擴展出更絢麗之音響 (增添Positif之混音套管),且由腳鍵盤之長低音支撐隨行,如虎添翼,蓄勢待發地,為即將來臨之雄偉豪邁雙主題 (加上Grand Orgue的混和音栓) 而準備。

主鍵盤在密集接應時,雙主題並進,且第二主題已稍變奏,更加入了豪壯的混和音栓Plein jeu (混音套管),兩小節後第一主題再作模仿。聲部之模仿,在賦格之後段越來越顯嚴密緊湊,由最先相隔兩個小節,直至僅隔一小節,最後甚而只剩兩拍之短距了,且逐步地加速,整體音響益添嘹亮廣闊。

樂曲快終了,更添增主鍵盤低八度之16呎音栓,予厚實深邃,且圓渾飽滿之感;高聲部加添高亢的Cornet,更上一層樓,聲響更高昂遠傳;而最低聲部亦不遑多讓,渾厚32呎音栓與簧管16’ 8’ 4’之總合千管齊發,極具震撼感與爆發力。

本賦格曲層次分明井然有序,藉由加厚聲部,速度漸趨急速,及遞增音栓之各式巧妙手法,層層疊疊地,堆砌出排山倒海般交響音效,樂音極其攝人心弦。

*本文版權屬林麗卿副教授,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