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n k. Chen Memorial Found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

【為風笛音樂鐘 (Flötenuhr) 而作】

新年什麼最幸福?
一定是收到林麗卿老師殿堂級別的專文,嚴謹細膩。
#敬祝大家新年快樂!

莫札特:管風琴幻想曲f小調 (寇歇爾編號608) 賞析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 Phantasie für Orgel f-Moll, K.V. 608

#I

音樂神童莫札特作品涵蓋非常多元,其中不乏超凡、撼人之作,可惜並未留下為管風琴而譜寫之大型作品,現今較常演出之曲目如:寇海爾版594, 608……等,均是由總譜改編成管風琴獨奏之作品,這些傑出的創作,原先都是為了當時頗為盛行之風笛鐘 (Flötenuhr–音樂鐘) 而寫的。

莫札特為風笛音樂鐘譜曲之名作有三首–寇歇爾版K.V. 594、608、616,而其中K.V. 616 Andante《行板》是完成於1791年5月4日,這是一首以變奏曲形式所寫作之小品,僅用手鍵盤彈奏而不用腳鍵盤,莫札特夢筆生花,樂曲精緻明燦,令人不忍釋手。三首作品之中,篇幅較大的風笛音樂鐘改編曲《管風琴幻想曲f小調》,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樂曲,是一首引人入勝之鉅作。本曲原是為風笛音樂鐘而創作,風笛音樂鐘是一種藉由鼓風驅使風袋送風,以致小笛管發音之特殊裝置,而最早因轉動而發聲之裝置,是出現在古老教堂中的 “Glockenspiel” (鐘琴),十七世紀起再由鐘錶工藝師、管風琴製造師……等延續研究,漸而製造出不少藝術精品,這些風笛音樂鐘巧奪天工,臻於化境,讓人愛不釋手。十八世紀時,這種由轉動來發聲之裝置已研發極為精良,風笛音樂鐘此特別的自動演奏裝置備受青睞,不少音樂家皆為風笛音樂鐘譜出優雅的樂章,風笛音樂鐘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因Grammophon (留聲機) 之盛行才日趨沒落,逐步衰微。

由於經濟極窘迫,莫札特為生計所逼,不得不在生命末年,接受戴姆公爵之委託為風笛音樂鐘創作,戴姆公爵 (Josef Graf Deym von Stritetz) 是這種漂亮音樂鐘之愛好者,而這種在當時極為風行之自動風琴 (Orgelwalze) 僅有兩個高音的音栓,即Gedackt 4’與Offen 2’,這也令莫札特甚覺困擾,故今日演奏莫札特的風笛音樂鐘樂曲,通常還是會採用管風琴之豐厚音響 (尤其是K.V.608, f小調幻想曲)。莫札特亦曾讚美過管風琴這一獨特樂器,1777年10月18日,莫札特在寫給父親的信中曾經提到:『管風琴之於吾眼吾耳,實乃樂器之王也。』 (在我眼裡與耳中,管風琴乃樂器之王。) ”Die Orgel ist doch in meinen Augen und Ohren der König aller Instrumenten”

#II

管風琴曲《f小調幻想曲》之結構,呈大三段體曲式A – B – A’再加Coda,其中B大段Andante聯繫意味濃厚,乃連接兩個A大段的過渡 (bridge),幾乎前後相連不斷,此乃與A大段極具對比性之中段,最終再加上頗具聲勢、幾近狂放之尾奏,形式結構完整,有如完善的流動建築。慢板甜蜜溫煦,快板則沉厚壯麗。

第一樂章A即a – b – a’,由A之a威嚴堅毅地,且雄偉宏壯開場。全曲三個樂章則似大型的輪旋曲形式:a – b – a1 – c – a2 – d – a3 + Coda。其中的b (第一樂章之中段)、c (第二樂章行板)、d (第三樂章之中段) 各以賦格、行板與雙賦格之面貌,與a, a1, a2, a3作對應。後段之尾聲以密接式處理,持續趨前以達高峰,結構甚嚴謹有條不紊,樂曲結構平衡且對稱,誠乃風笛音樂鐘作品改編成管風琴樂曲之絕佳經典。
精湛無比之《f小調幻想曲》第二樂章 – 行板,如歌、柔和地,美妙音節和諧且靜謐,顯現細膩慎密之樂風,溫煦甜蜜。本樂章是以「主題與變奏」曲式譜寫而成,曲調清幽、雅緻。開場八個小節作為導引之後,即進入變奏的四個段落,首段已襯著優雅的裝飾音,第二個段落動聽的主旋律可先加2 2/3’,隨後顯輕快活潑之曲調則可加2’音栓來呈現,而第三個段落之變奏則音色明亮,亦顯暢快活躍,各色音栓組合宜慎選,以增添多元之變奏音色,而腳鍵盤與手鍵盤亦巧妙地相對應。主題末次再現之後,續以幻想、即興似的絕佳手法,過渡至快板第三樂章。

《f小調幻想曲》第三樂章在A’的a2 之後所導出之雙重賦格主題,稍具爆發力,乃是巧妙地擷取自A大段之簡潔動機,並作了些許變化,音型延展亦強調複音特色。雙重賦格中之各式曲法,如:呈現於不同聲部之倒影、減值、減值反向、出現在腳鍵盤部份之減值,以及緊湊又輝煌壯麗之密集接應段落,各式各樣對位技巧均精湛嚴謹,秩序井然。莫札特神來之筆,勾勒完備經典。

末段再現了由a縮短之a3部分,雄壯地引渡至尾聲。尾奏再引用前面呈現過多次之賦格音型,靈活地,以賦格主題作密集接應,也巧妙地以快速流暢音符,逐漸緊迫地,漸增疊砌終抵巔峰。其結構極其精巧且富變化,樂音豐富而純正精美,熱情洋溢更饒富趣味性,豪爽絢麗地劃下了完美的句點。

#III

在音栓組合之選用上,《管風琴幻想曲f小調》之第一樂章與第三樂章,較宜採用豐富宏壯之管風琴音響,而賦格與雙重賦格之音栓選用,則不宜太混濁不清,勿加入多重相同性質、相同音高之音栓。第二樂章行板,每個段落可選用各色各式音栓,增添變奏音響的趣味。

《#行板》 各變奏之音栓組合配置建議:
第 1小節:8’
第 9小節:8’ 4’
第29小節:8’ 22/3’ 或 8’ 4’ 22/3’
第37小節:8’ 2’
第49小節:8’ 4’ (與第9小節相異)
第65小節:8’ (與第1小節相異)
第69小節:8’ 4’ + Pedal Koppel
第73小節起,逐漸增加音栓。
第80小節:8’ 4’ 2’ 1’ (或III基本音栓加Plein jeu)
第83小節:加混合音栓 (Mixtur)
第84小節:加簧管音栓 (Zunge)

#III

在莫札特的年代,管風琴已發展精良,這一首精彩之作《管風琴幻想曲f小調》適宜用三層鍵盤之管風琴彈奏。在第一與第三樂章,一開始雄健宏偉的莊嚴樂段 (嚴格來說,有四個雷同樂段),亦應採用莫札特曾在書信中所提及的,他所嚮往的豐富管風琴音響,因為風笛音樂鐘通常僅含有少數高音音栓,而無豐富的音響,並不太符合莫札特之原意。

這首樂曲傑出、精緻、鮮明,行板勾勒出細膩至壯麗之樂風,賦格則生動清洵,而尾聲更是雄偉懾人,完滿地終結全曲。美妙音節精湛無比,名曲永垂不朽。

👉本文版權屬林麗卿副教授

#林麗卿副教授簡介
台灣著名管風琴演奏家林麗卿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副教授。德國國立慕尼黑音樂院 (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München) 畢業,主修管風琴。德國國立德特摩音樂院(Staatliche Hochschule für Musik Detmold) 獲大鍵琴藝術文憑及管風琴最高演奏文憑 (Konzertexamen)。

林老師鑽研巴赫、莫札特、法朗克、杜呂弗雷等著名西方作曲家的經典作品,與本刊的讀者們分享她的獨特詮釋,其具體分析的樂曲理解與音樂意義,必定讓大家讀後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