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傳奇音樂大師Jean Guillou於2019年以八十八歲高齡在法國巴黎辭世,他的離開代表著法國管風琴界一個世代的結束。但他一生對音樂的執著與奉獻卻是認識他的愛樂者有目共睹的,在法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的舞台上他受到音樂界相當的肯定。在他生前我們或許沒有機會認識他,但藉由《風琴•繁響–尚•吉優Jean Guillou的音樂色彩》這場管風琴獨奏會,希望能讓更多的愛樂者認識他,以表達對他的追思與尊崇。
Jean Guillou是個執著又很有性格的人,他一向只做他認同的事,從不隨波逐流,去迎合別人的需要。2010年他被選為當年度法國國家頒發最高榮譽「軍團騎士勳章」的得獎者,但他公然表態拒絕接受,原因是他認為法國政府對法國古典音樂的發展不夠重視,他不屑受獎,以明示自己的立場。由此可見,Jean Guillou不是一個重視自己名利之人,他遵循自己的處世原則,堅守工作的崗位,致力音樂的創作。
Jean Guillou半生在巴黎聖猶士坦St. Eustache教堂擔任駐堂管風琴師(1963-2015年),以音樂事奉上主,成為法國得到最高管風琴家職位榮稱Titularorganist其中的一位(Titularorganist類似一個頭銜,表示受封者具備最完整能任職成為大教堂管風琴師的條件及能力,是法國頒發給教堂管風琴師職位中的最高的頭銜。)2018年秋天他還親自於德國漢堡易北愛樂廳在他自己的生日音樂會中演出,也在慕尼黑米歇爾教堂第十届秋季管風琴節中獻技,為他一生中的演奏生涯畫下一個美好的句點。
Jean Guillou 1930年4月18日在法國昂熱市Angers出生,他從小就在音樂方面表現他特殊的天分,學習鋼琴及管風琴都是無師自通,十二歲就正式受聘擔任昂熱市聖塞爾格教堂的管風琴師,從此就和這個樂器結下了不解之緣。長大之後就讀於巴黎音樂院,法國二十世紀最知名的管風琴家及作曲家如杜普雷Marcel Dupré,杜呂弗雷Maurice Duruflé,以及梅湘Olivier Messiaen都是他的教授。1955至1958年間他在葡萄牙里斯本的教會音樂學院任教管風琴,從1958至1963年他在德國柏林任職,直到他出任巴黎聖猶士坦教堂擔任管風琴師,這才又回到了他的家鄉。在柏林住的五年時光牽下他與德國音樂界深深的緣分,由德國漢堡易北愛樂廳於2018秋天為他籌備生日音樂會之事,就可了解他在德國音樂界的地位。
Jean Guillou是法國當代著名的管風琴及即興演奏家,他的演奏技巧精湛,即興演奏時思路千變萬化,音栓運用自如,傳承了法國管風琴音樂突顯豐富色彩的特色。他不只在管風琴演奏上有過人的成就,他在鋼琴演奏上的成就也相當卓越。Jean Guillou曾首度在英法地區演奏德國作曲家–羅伊布克 Julius Reubke 的鋼琴奏鳴曲,發揚推廣他的作品。另外他還非常致力參與許多管風琴設計製造的過程,扮演管風琴驗收者及委託人之間協調者的角色,擔任顧問給予他個人對管風琴製作技術研究的寶貴意見。他就曾擔任蘇黎士音樂廳的管風琴顧問,經他受委託而完成安裝在教堂或音樂院的管風琴從法國遍及到西班牙、比利時、義大利等。
Jean Guillou也是一位多產的現代作曲家,他創作的作品涉及不同的音樂領域,不同的樂器編制,或管風琴獨奏,或管風琴室內樂,或管弦樂團作品,給其他樂器的室內樂創作,甚至七〇年代初他還曾寫了一齣神劇,作品相當豐富。他也將許多名曲改寫成管風琴獨奏曲,而且數量頗豐,尊稱他「李斯特第二」也不為過;只是李斯特將巴赫的管風琴曲改編為鋼琴獨奏,而Jean Guillou是給管風琴這個樂器開啟別樣的演奏風格,導引了新的方向。他曾改編過的作曲家作品如:穆索斯基的“展覽會之畫“、韓德爾的“水上音樂“、韋瓦第的“協奏曲”等等;由於他對巴赫的推崇,他也將巴赫的曠世之作“音樂的奉獻”及“郭德堡變奏曲”,編寫給管風琴來獨奏。
總而言之,他的作品及改編曲都是他嘔心瀝血的經典之作,在此期許他的作品能更廣泛地受到台灣管風琴界的重視及推廣,或聽或親身演奏。讓我們藉由德國管風琴家坤薩瓦教授彈奏《風琴•繁響–尚•吉優Jean Guillou 的音樂色彩》的音樂會,來深深地懷念他!
管風琴家于爾根·坤薩瓦(Jürgen Kursawa)教授被譽為當今德國最優秀的管風琴演奏家之一,他絢麗的藝術性、無懈可擊的技巧以及富有想像力的曲目受到觀眾和評論家的一致好評。現任徳國杜塞道夫舒曼大學 (Robert Schumann Hochschule Düsseldorf, Germany) 音樂學院院長,以及教會音樂研究所所長。
文: 吳宜庭- (旅奧管風琴,大鍵琴及鋼琴演奏家,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演奏及教育系第一獎畢業,1999年奧地利教育部頒發最高音樂藝術成就獎得主。)